三强三优 | 法官来了,纠纷解了,道路通了
春日的暖阳洒在泉源镇李五湖村的巷道里,庙山法庭刘涛庭长轻叩农家院门,身后的国徽熠熠生辉——一场“家门口”的庭审即将开启。
原告老李和被告老王是前后邻居,原告居东,被告居西,原、被告屋前是村委规划的东西路。2022年,被告在路上擅自垒了大砖墙,导致原告无法正常通行,现原告想要盖新房,但因砖墙堵路无法运行石料,经村委多次调解未果,原告无奈只能一纸诉状将老王告到了法院。
“这堵砖墙横在这儿三年多,我们怎么过路!”“这公家的路又不是你家的,我要盖屋砖石头怎么过?”在泉源镇李五湖村李家院前,两户邻居因巷道通行问题争执不下。老李指着巷道中间1米多高的砖墙,向巡回法庭陈述诉求。
刘涛深知,若是简单判决,可能会激化矛盾,遂带领团队现场勘验,卷尺丈量巷道宽度,手机拍摄争议墙体,笔记本记录四邻证言……当发现争议墙体确实侵占公共通道时,他敏锐抓住调解突破口。“老王,要是砖墙堵了你的路口,你能心平气和接受吗?”背靠背调解中,刘涛既讲“六尺巷”的典故,又算诉讼成本的经济账。见双方态度松动,他立即招呼村调解主任、巷长集体参与调解,趁热打铁。
一场因为门口巷道堆积物品所引起的邻里纠纷,在法理与情理中逐渐化解。老李、老王握手言和,当场支付了款项、清理了砖墙。案件调解过程也引来其他村民围观,刘涛庭长顺便结合本案开展民法典及土地管理法普法活动,“如遇到相关问题,一定积极通过村委及乡镇司法所等协同解决。”村民纷纷表示认可。
“小案连民生,我们得把工作做在前头。”近年来,庙山法庭通过“法官+巷长+N”解纷模式,定期入村“巡诊”排查隐患,重点纠纷“出诊”现场化解,复杂矛盾“会诊”多元调解,持续将公平正义送到群众身边。
供稿:郯城法院庙山法庭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
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原标题:《三强三优 | 法官来了,纠纷解了,道路通了》
阅读原文